当前位置: 首页>> 千城频道> 健康中国 > 正文

北方草原出现鼠疫 别怕,它已不是死亡代名词

发布时间:2020-07-09 10:17:43 来源:人民网
人类运用科学武器与鼠疫进行的斗争已经取得了胜利。重视预防可以避免鼠疫流行。内蒙古出现的几例鼠疫病例并未造成大规模传染流行,就充分证明预防的重要性。

日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报告了1例疑似腺鼠疫病例,当地于7月5日发布鼠疫防控三级预警,预警时间从发布之日持续到2020年底。按照国家、自治区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要求,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将根据鼠疫疫情预警的分级,及时发布和调整预警信息。

从去年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先后发生数例腺鼠疫感染病例(上述巴彦淖尔市报告的疑似病例已于7月5日确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鼠疫祸害人类已有十多个世纪,从过去的全球大流行,到如今的个例发生,科学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已让这种令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不再可怕。

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鼠疫在国际上曾被称为“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

作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鼠疫分为轻型鼠疫、腺鼠疫、肺鼠疫、脓毒血症型鼠疫等多个类型。不同的分型,潜伏期也不同,例如腺鼠疫的潜伏期是2—8天;而肺鼠疫的潜伏期则为数小时至两三天。”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侯勇跃说。

医疗专家介绍,临床表明,腺鼠疫为最常见的鼠疫类型,占鼠疫病例的80%以上。腺鼠疫起病急骤,以显著的毒血症状开始,表现为突然恶寒、寒战,随之高热,体温迅速升到39℃—40℃,同时有明显头昏头痛、全身及四肢酸痛、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也会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腺鼠疫感染者多数会出现极度衰竭,如脉搏与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神志迟钝,有时皮肤及黏膜出现瘀点、瘀斑,并可有鼻出血、尿血及便血等症状。最为明显的是淋巴结迅速肿大,每天甚至每小时淋巴结都有显著改变。

原发性肺鼠疫为呼吸道直接感染所致,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感染者呼吸困难与发绀症状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患者的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重症患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

而脓毒血症型鼠疫也称暴发性鼠疫,分继发和原发,继发脓毒血症型鼠疫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全身毒血症症状、出血、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患者常于3天内死亡。患者皮肤广泛出血、瘀斑、发绀。

专家表示,不论是腺鼠疫还是其他类型鼠疫,都有致死率高,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的特点。数据统计显示,随着现代传染病学研究的发展和防疫技术的进步,鼠疫的死亡率已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防治斗争从未停歇

鼠疫的传播性为何会如此之强?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特聘工程师张志刚告诉记者:“鼠疫的传播途径多样,首先,人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就可被病毒感染;其次,人接触了感染鼠疫的动物(主要是鼠类和旱獭)也会被传染;此外,如果剥食患有鼠疫的病死动物,鼠疫菌进入人体创口就引起感染;再有,吸入皮毛中带菌的尘埃同样会引起感染;而取食未经充分煮熟的染疫牲畜时,病毒则会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总之,多渠道、快速的传染特性决定了鼠疫的传播性远远强于其他传染疾病,也正因如此,人类已经与这种传染病斗争了十几个世纪。”

在人类发展史中,鼠疫绝对算得上是人类生存、发展、进步的头号传染病劲敌,3次鼠疫的世界性大流行,至今令人心有余悸。

鼠疫首次大流行发生于6世纪,这次流行持续近60年,流行最严重时每天死亡5000—10000人,死亡总数近1亿人。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14世纪,而这次大流行持续了近300年,仅欧洲就死亡约2500万人。

第三次是1894年突然暴发的鼠疫,引发全球大流行,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最高峰,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这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在第三次鼠疫大暴发之前不久,人类找到了鼠疫的罪魁祸首:耶尔森菌(鼠疫杆菌)。张志刚介绍说:“鼠疫杆菌侵入人体后,会立即引发基本病,致使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淋巴结肿常与周围组织融合,形成大小肿块,呈暗红或灰黄色;脾、骨髓有广泛出血;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浆膜腔发生血性积液;心、肝、肾可见出血性炎症,并引发支气管或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浆液性渗出以及散在细菌栓塞引起的坏死性结节。”

侯勇跃强调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这一次鼠疫大流行中,人类正式开始使用科学武器与鼠疫进行斗争:人类弄清了鼠疫的病原体为鼠疫杆菌,掌握了鼠疫的传播途径,加强了国际检疫措施,从而使得人类有史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波及范围最广的鼠疫大流行得到了迅速有效的控制。”

用科学武器可防可控可治

侯勇跃告诉记者:“人类已经运用科学武器与鼠疫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而重视预防则可以避免鼠疫流行。几个月来,内蒙古出现的几例鼠疫病例并未造成大规模传染流行,就可以充分证明预防的重要性。”

我国早有严谨、科学、精准的鼠疫防治流程: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人,要立即通过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对病人进行严格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要彻底消毒,病人死亡要实行火葬。各型鼠疫病人分别隔离,肺鼠疫病人要单独隔离,不能与其他鼠疫病人同住一室;腺鼠疫病人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病人则要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等。

医疗专家表示,在具体病原治疗方面,原则上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例如,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对严重病例应加大剂量;链霉素可与磺胺类或四环素等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磺胺药宜用于轻症及腺鼠疫,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体温正常3—5天后停药。在治疗中,也可选用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药物。

侯勇跃说:“面对鼠疫,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鼠疫已经不是死亡的代名词,它完全可防可控可治。在我国,鼠疫防治仍以预防为主。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出现的几例鼠疫病例,均与草原上的野生动物有关,这也再次提示我们,防治鼠疫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仍是那个老生常谈的人类生存法则:只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不会将自然界的病毒带入人类社会,我们自己才是安全的。”